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著眼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使命任務,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必將有力推動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向縱深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保證。
一、充分認識新起點上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
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歷史性開創性成就的堅實基礎上,《決定》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擺在重要位置統籌謀劃、接續推進,有著深遠的戰略考量。
(一)這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大量從未出現過的全新課題、遭遇各種艱難險阻、經受許多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特別是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面臨諸多挑戰,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這艘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關鍵在黨,關鍵是要把黨建設好建設強。這就需要通過持續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二)這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一體謀劃部署,扎實推進黨的組織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黨和國家的治理優勢。新時代以來,新制定修訂的黨內法規占現行有效黨內法規的比例超過70%,成為黨的歷史上制度成果最豐碩、制度體系最健全、制度執行最嚴格的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這就需要通過持續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增強黨內法規權威性和執行力,不斷提高管黨治黨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更好以“中國共產黨之治”引領保障“中國之治”。
二、準確把握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方向原則
《決定》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和原則。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準確理解把握,貫徹落實到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過程各方面。
(一)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科學指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的光輝典范,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針。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為什么改”、“往哪里改”、“怎么改”的時代課題,把黨的改革理論和改革實踐推向新的歷史高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問題,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就要以此為總遵循、總依據、總指引,經常對標對表、及時校正糾偏,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二)必須以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為根本原則。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一定要朝著有利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去推進。堅持黨的領導,首要的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最關鍵的是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要完善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推動全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全面落實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
《決定》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對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安排,明確了路線圖、任務書。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以釘釘子精神把改革任務一項一項抓落地、抓到位、抓見效。
(一)建立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理論武裝越徹底,理想信念就越堅定,思想就越敏銳,行動就越自覺。要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突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主線,扎實開展大規模、體系化、全覆蓋教育培訓,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學細悟蘊含其中的世界觀、方法論特別是“六個必須堅持”的精髓要義,自覺做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要健全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制度,認真落實領導班子讀書班、“第一議題”、專題黨課、專題研討等具體制度,建立經常性和集中性相結合的紀律教育機制,把理論武裝不斷引向深入。要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創新學習方式方法,完善理論學習考核評價機制,推動學習成效轉化為立足崗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際行動。
(二)持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謀復興,關鍵是要把領導班子配優建強、把干部隊伍管好用好。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要聚焦解決亂作為問題,健全有效防范和糾治政績觀偏差工作機制,加強正確政績觀教育,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督促引導領導干部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要聚焦解決不作為問題,研究制定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下”的情形、優化“下”的程序、拓寬“下”的渠道、壓實“下”的責任,加大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力度,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要聚焦解決不敢為問題,研究制定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實施辦法,正確看待干部在履職中的失誤和錯誤,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高度統一起來,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為創新者鼓勁。要聚焦解決不善為問題,健全常態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強化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有組織有計劃地把干部放到改革發展主戰場、重大斗爭最前沿、服務群眾第一線去磨煉,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要完善和落實領導干部任期制,保持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任職穩定,健全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變動交接制度,防止頻繁調整滋長浮躁情緒、誘發短期行為,防止搞“擊鼓傳花”、“新官不理舊賬”。要健全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機制,健全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配套制度,強化日常管理監督的穿透力,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